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的活动。它是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能力验证可以提升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可以为实验室提供评价其出具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它与现场评审互为补充,构成了CNAS较常用的两种能力评价技术。 能力验证可以帮助实验室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能力验证中,如果实验室的结果与*值或其他能力评价准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则实验室应该调查潜在的误差或不满意结果的来源,识别存在的问题并启动纠正与预防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与诸如不适当的检测或测量程序、人员培训以及监督有效性、仪器校准等因素有关。 如果没有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就可能发现不了这些误差来源,无法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相应的,实验室就可能持续向客户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可疑或错误的结果。最后,这些错误可能会对实验室声誉造成损失。因此,实验室把参加能力验证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和质量改进的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初次申请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申请认可的每个子领域应至少参加过1次能力验证且获得满意结果;另一方面,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每年都必须按照《能力验证规则》(CNAS-RL02-2016)的规定,参加相关领域的能力验证。 CNAS有承认外部能力验证的政策,如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或实验室间比对。 当认可实验室未能从中获得合适的项目时,也可以从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计划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参加,其中也包括测量审核项目,测量审核是一种特殊的能力验证计划。 由此可见,能力验证活动由能力验证计划拓展为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三种形式,当无适当的能力验证计划时,实验室可以选择参加CNAS承认的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在一些行业的实验室,往往每年都有组织行业内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质控考核,有的甚至以能力验证之名发布通知。同样是能力验证,其实“名相如,实不相如也”,这样的能力验证不是CNAS定义上的能力验证,实质上是实验室间比对。故不是认监委、认可委及其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实施的所谓能力验证,都不能计入CNAS的能力验证计划。 关于测量审核,通俗地说就是一对一的能力验证。组织机构将实验室做出来的结果与*值进行分析评定,从而得出满意或不满意的结论。由经验可得,测量审核在申请认可或当能力验证出现不满意结果时,是可以选择的质量控制方式。因为通常能力验证计划在准备阶段到正式实施及至较终的的结果反馈周期比较长,一般要经过报名、组织机构收集一定数量的参加者之后才进行样品发放、回收结果后再进行结果评价、较终形成结果报告反馈至各参加实验室这样的程序,往往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完成,周期比较长。而当实验室需要在短时间内申请并通过认可,应有参加能力验证并取得满意结果;或当实验室在参加能力验证出现不满意结果需要整改时,在CNAS规定的180天的整改期限内,再次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是不可能的,一的途径就是参加测量审核这样一种一对一的能力验证。 那么问题来了,有很多朋友抱怨说我们的领域缺乏能力验证计划或测量审核项目,是真的没有还是你没有用心去找,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找呢? 下面就我的经历向大家介绍一下获取能力验证计划的方法: 一、如何参加能力验证 大多数实验室都是通过CNAS网站获取其定期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方法是登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的官方网站/,点击首页左侧“能力验证专栏”就可以找到相关的“通知与公告”。 每年大概有两批次计划公布,上、下半年各一次,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已获认可的能力选择参加,而这些能力验证计划是由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提供并从中优选而形成的计划后予以发布,故该计划在数量上和领域的覆盖上往往不能满足认可实验室的需求,因为有很多项目根本没有列入计划,所以实验室在一些领域的项目也就无法参加能力验证。 有没有其他途径参加能力验证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搜集了一下,能力验证计划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 (1)CNCA(认监委)、CNAS(认可委)实施的计划 (2)CNAS承认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计划 (3) 与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认可机构 (4)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C) (5) 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 二、对于本单位而言,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上1、2两种渠道获得的 根据《能力验证规则》和《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已获认可能力的情况,制定本机构的年度能力验证计划。 当无适当的常规能力验证计划时,实验室可以选择参加CNAS承认的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具体计划信息也可以在官网上的“能力验证专栏”找到。 目前,CNAS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力验证工作体系,涵盖食品、化工、建筑、质检、医药、**、冶金、农业、信息、机械、环保、电子电器和校准等众多工业和经济领域,以及**、公安、检察和公共卫生等社会领域。 但由于能力验证提供者数量有限,提供的考核项目数量也较其有限,在具体的某些子领域下考核项目非常少,以至于好多实验室的领域找不到能力验证计划,每次现场评审面对*的质询显得无所适从,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所以,应加大能力验证技术研发的投入,提供普遍领域的能力验证项目。